从云南苗寨飞向全国大舞台:凸董箐农民合唱团“出圈”
“记得喂好家里的牛、猪和小鸡啊,妈妈回来会给你们奖励的哦。妈妈过几天就能回来陪伴你们啦。”8月16日傍晚,驶向鄂尔多斯的大巴中,一位苗族大姐对着手机那头的孩子轻声叮嘱。话音刚落,车厢后排传来几个大姐清脆爽朗的笑声,这笑声疏解了长途奔波的疲惫,也揭开了昆明市盘龙
“记得喂好家里的牛、猪和小鸡啊,妈妈回来会给你们奖励的哦。妈妈过几天就能回来陪伴你们啦。”8月16日傍晚,驶向鄂尔多斯的大巴中,一位苗族大姐对着手机那头的孩子轻声叮嘱。话音刚落,车厢后排传来几个大姐清脆爽朗的笑声,这笑声疏解了长途奔波的疲惫,也揭开了昆明市盘龙
8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在贵州黄果树瀑布、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赤水丹霞、万峰林、梵净山六大景区同步启幕。
中了《情蛊》广播剧的蛊,一开始我是拒绝这个题材的,结果听了就停不下来,三天追平,好上头!
“这一天,我等了40年,终于可以读书啦。”8月5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党鸠村乌英苗寨51岁的梁足英与41岁的吴妹富登台展示情景演绎节目《新声》,在舞台上演绎自身经历,道出自己的心声。巾帼志愿者叶子雯和女儿石予
十六年前,还是学生的刘海兰随“苗族文化研究小组”三下乡团队深入绥宁,首次接触到苗族插绣等珍贵文化遗产。“那时,它是研究对象,是神秘古朴的‘文化标本’,震撼之余,更多是带着学术距离的观察。”刘海兰回忆。在调研过程中,她深刻感受到苗语、苗俗等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紧迫
在房地产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产商与景观设计公司的合作已成为提升项目价值、塑造品牌差异化的核心策略。优秀的景观设计不仅能赋予空间独特的生命力,更能通过生态、艺术与人文的融合,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以下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经典合作案例,展现双方如何通过创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合法持枪的苗族部落,岜沙苗寨凭借独特的树葬习俗、镰刀剃头、芦笙舞等传统文化吸引大量游客。同时,当地通过发展旅游业,通过弹性排班、本地就业优先等模式,不仅保留了95%的原住民和原始村落风貌,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双赢,
苗寨的清晨总裹着化不开的雾气,像被谁用棉花糖塞满了山谷。吊脚楼的木栏杆上挂着晶莹的水珠,风一吹就 “滴答滴答” 往下掉,像是谁在夜里偷偷串了串透明的珠子,这会儿正一颗颗往下拆。我蹲在祠堂最高的神龛上,后背靠着冰凉的木柱,嘴里叼着半块烤洋芋,淀粉混着炭火的焦香在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这一天,来自新华社广西分社的摄影记者黄孝邦为我们讲述他这些年来用相机记录下的非遗传承故事。当孩子们在学校家庭、田野巷陌中自发地亲近、热爱并实践非遗时,我们看到了千年文化生生不息的最美传承路径,感受到了民族记忆融入
🚄高铁倒计时:预计2025年6月底,渝厦高铁重庆段开通,主城到彭水仅需40分钟!
清晨6点的湖南湘西花垣县,薄雾缭绕。G319国道上,26岁的蒋智昊驾车驶向5小时车程外的窝勺社区。车载音响里播放着新婚妻子发来的语音:“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去把幸福种在更需要的土地吧!”后备厢里,办公用品与生活物资整齐码放,一条红色喜被的边角还露着崭新的“囍”
凌悦咬了咬嘴唇:“可是,你知道吗?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
凌悦咬了咬嘴唇:“可是,你知道吗?有些事情一旦错过,就再也回不来了。”
5月27日,2025年融水苗族自治县林下中草药全产业链项目启动仪式在桂北中药材仓储物流中心举行,标志着融水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迈出关键一步。
仲夏,雷公山南麓的雷山县永乐镇乔歪村层层梯田新绿如染,蜿蜒的产业路上,村民杨光诚背着满篓辣椒,脚步轻盈地向收购点走去,他说,“搁以前,就是有好椒也没得好路运到山外头去。”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一个月来,普法浪潮奔涌黔中大地。从“村超”赛场到红色遵义,从车间厂房到景区苗寨,民法典宣传与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
2025年5月,是第五个“民法典宣传月”,今年的主题为“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一个月来,普法浪潮奔涌黔中大地。从“村超”赛场到红色遵义,从车间厂房到景区苗寨,民法典宣传与贵州高质量发展的脉动同频共振。
田里刚抓的稻花鱼,切成大块后炸得酥脆,捞出,再将青辣椒丁、豆瓣酱、花椒在锅底炒热,倒入鱼肉,再加些井水熬汤——典型的“苗鱼”做法,鱼肉有辛辣,辣椒带鱼香,即便没有这鱼肉和辣椒,光是用汤泡饭,都不失为一大美味。农家猪肉切成片,先将肥肉榨油,再把瘦肉倒入炒至半熟后
贵州苗寨的雨雾裹着艾草香漫进木楼时,瑾汐正在调试手机支架。屏幕光映着她眼下的青黑,苗族银冠上的铃铛轻轻晃着,每一声脆响都像敲在深夜未眠的心上。这条迟到多日的视频刚发布,评论区就被“泪目”“加油”的留言淹没,而她低头念出“想陪孩子长大,却不得不先推开他们”时,镜
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隐藏着一个名为丹江的苗族村寨,距榕江县城85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441户1400余人。近年来,丹江村以文明创建为引领,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村容村貌提升、移风易俗、文旅融合等领域系统谋划、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